(原标题:【知事论事】“恐华症”死灰复燃?有病得治)
近段时间,某种“恐华症”似乎正在西方蔓延。
“警惕在德中国留学人员的学术间谍风险”,这是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施塔克·瓦青格日前发出的可笑警告;“将中国有关机构列为情报部门”,这是德联邦宪法保卫局近期做出的荒谬行动……
(相关资料图)
在接受德国《柏林报》采访时,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直言这些言论和做法“歇斯底里、近乎癫狂”“是严重的‘恐华症’,需要好好治一治了”。
德国《柏林报》刊登吴恳大使接受该报专访(图片来源:中国驻德国大使馆)
(一)
西方语境中的“恐华症”,由来已久。
19世纪时,欧美便有所谓“黄祸”之论,宣扬黄种人对于白人是威胁,白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。这是典型的种族主义的衍生物,并借助大众传媒得到传播和强化,对东西方关系的消极影响遗留至今。
近些年来,中国发展速度之快,更令美西方一些人和势力感到非常“不适”,“恐华症”又进入高发期。
指控中国利用“复杂战略”意图“干涉本国大选”,抹黑中国让发展中国家陷入“债务陷阱”,鼓噪中国“军事扩张”“军力威胁”,渲染中国科技公司输出“数字专制”,甚至污蔑中国制造的起重机都可能发挥“间谍作用”……
在他们眼里,中国处处是威胁,样样有玄机,疑神疑鬼、草木皆兵,甚至黑白不分、是非颠倒——
中国经济落后=中国人身上都是虱子;
中国经济腾飞=中国人都是面目可憎的暴发户;
中国人外语不好=中国自我封闭,与文明世界隔离;
中国人外语好=要去剽窃西方人的智力劳动成果。
如此种种,早已失去了起码的常识和底线。
(二)
回看世界历史,西方的这种“威胁恐惧症”并不罕见。其目的,就是制造并妖魔化一个对手,进而打压之。
上世纪50年代,美国参议员麦卡锡极力渲染所谓“共产主义渗透”焦虑,在美国国内掀起了“麦卡锡主义”狂潮,“反苏”“排共”之风,搅得美国社会一地鸡毛。
上世纪80年代,在日本经济高速复苏的背景下,“日本恐惧症”开始在美国蔓延。美国不仅在军事上开始幻想“下一场日美战争”,还在经济上抓住“东芝事件”报复日本商品,最终胁迫日本签署《广场协议》。一波操作下,日本被迫升值日元,进而加剧泡沫经济,泡沫破裂后遭遇“失去的三十年”。
时至今日,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,美国一些政客故伎重施,开始把“中国威胁”挂在嘴边,还时不时通过制造各种花哨的概念和话语陷阱,恐吓、强迫、刺激其他“病友”,加剧他们的“应激反应”。
目前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,西方世界虽呈现多层次的分裂,毕竟利益分歧决定其难成统一战线。但也有专家指出,欧洲各国的反华程度,是由美国的渗透程度决定的。此番德国一些人的癫狂表现,也多少受美国政治反华失智化风向的影响。
中国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
(三)
“恐华症”的背后,是“无力感”。
今天的世界,早已换了人间。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,推动世界发展坐标向东位移,美西方正在失去对全球秩序的绝对控制权,这便是当前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特殊时代场景。
新兴经济体的不断跃升,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的迎头赶上,使向来对自身价值普适性和制度优越性怀有“迷之自信”的西方遭受巨大冲击。尤其是,面对诸多全球性危机,“中国之治”和“西方之乱”形成鲜明对比,更加剧了一些人的酸葡萄心理。
他们无心也无力解决自身实际问题,却放不下过往的“列强优越感”,更不愿正视“不类己者”后来居上。忧惧心理加剧,政策攻击性上升,甩锅卸责、转嫁矛盾、拖住别人被视为“政治捷径”,于是就有了这般荒诞的表演——
国内局势越乱,对外面目越狠;自身越是空虚内耗,叫嚷越是歇斯底里。
(四)
西方一些人久病难愈,也在于对华认知出了问题,是“中国观”出了问题。
回顾西方的发家史,就是一部残酷的殖民掠夺史,“威胁论”“渗透论”“争霸论”是它们对自己来路的总结。但这样的逻辑,对中国并不适用。
在文化理念上,中国人历来讲究以和为贵、兼济天下,中国发展不是要取代谁、打败谁,也不是为了和谁争世界老大,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,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在实际行动上,中国在世界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领域都发挥着高度负责任的作用,我们没有主动发起过战争,没有干预过别国内政,没有抢占别国一寸领土,没有破坏国际规则和秩序。中国块头是大,但块头大小与威胁与否并无必然联系。
敞开大门分享广阔市场、真金白银开展对外援助、积极参与世界维和行动、努力构建合作共赢机制……“世界是平的”,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: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稳定不是动荡,是保险不是风险,是机遇不是威胁。
“夸大恐惧同低估对手一样危险”。在偏执中无法自拔,对自身病灶刻意回避、扭曲回应,只会加剧内外政策走偏,恶化国内政治斗争,试图伤害别人最终伤害的只会是自己。
(五)
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”
复兴路上的中国,一定会面对这样那样的诋毁、抹黑。这很大程度也是一种大国崛起的必要成本。
对此,我们当然不可听之任之,必须积极主动发声,让世界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,回击那些不负责任的西方解读,让世界看到这个“不一样的中国”。
中国国旗 资料图
而更关键的,还是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。回望过往,中国人听过的“蝲蝲蛄叫”实在是太多了,但我们并没有被之打乱前行节奏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拆掉了各种“藩篱、枷锁”,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。自力更生、自强不息的漫漫来路,塑造着我们这个国家、这个政党、以及广大人民的视野与心态。
在变局中保持一份从容,以内生动力创造发展的战略机遇,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强筋健骨的强大动力,我们抗风险的能力自然水涨船高。
(六)
现实最能教育人。
历史一次次警示,相互尊重,开放包容,才有互利共赢;抱定零和冷战思维,故步自封、讳疾忌医,只会伤人害己。
“恐华症”纯粹是心病。认清自己的问题,客观看待他国的进步,读懂世界携手合作的大势,不仅能治愈“恐华”焦虑,或许也能找到自身更好发展的钥匙。
关键词: